1. 悦读FM
  2. 用什么来安抚那些不安的年轻人
2024-08-15 16:19

用什么来安抚那些不安的年轻人

文:新周刊

播音:一泓

00:18
大家好,欢迎收听 悦读FM 倾听文字的声音网络广播。
这一期我们一起来分享来自新周刊的一篇文章,
用什么来安抚那些不安的年轻人。
我是本期节目主播,一宏。
用什么来安抚那些不安的年轻人?
谁能告诉我怎么活?
1980年,中国青年刊登了青年读者潘晓的来信。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
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
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
2005年,开复学生网收到了它第一千个问题。
开复老师,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大学生活,我想哭。
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有学到。
要说收获的话,就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2011年,有年轻人在任志强发表
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的言论后,在微博反问。
您说的是有道理,但是我们不想就那么认命,
我们向往大都市才会奋斗拼搏。
您如果是我,您也会选择大城市吧?
青年的心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温度计,
也是一个国家最脆弱的神经。
那些属于青春期的迷惘,热望与忧愁,
与时代的前进,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
每一代人的青春期困惑,构成一个国家的青春期病史。
每一代人的青年导师形象的改变,构成一个社会的精神进化史。
先来说说青年导师形象的改变。
中国青年从来不乏指导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以笔作枪,
六十年代人手一本红宝书,
03:00
八十年代李泽厚启蒙美学,
九十年代于秋雨开启文化苦力,
他们在一个中国人年轻时成为青春期记忆,
然后又迅速在中年时剩下极淡的身影。
正如我们的文明,逐渐直指物质文明,
时代赤裸裸地被称为欲望时代,
中国变成极值国。
这也不过才三十年。
青年导师在解答人生问题,
也在解答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经历过青年导师与政治偶像重合的年代,
经历过青年导师激进空白的年代之后,
到了2010年,
中国的青年导师基本形成了三大派系,
其实也是我们社会的三个缩影。
一个是基于成功动机过剩而生出来的成功学老师,
一个是解决情感缺失问题的情感老师,
一个是来自交流及时互动的网络艾特老师。
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这是成功学导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因为复制成功而来,
但时代的成功却不可复制。
无论是上一代人白手起家的故事,
还是一夜成名的经验,
对于下一代人来说都属于时不再来的偶遇。
俞敏洪发明新东方精神,
把英语变成成功学,
把留学变为人生拐点,
但海归回国遭遇的却是低薪与失业。
李扬告诉你疯狂与自信是改变人生的力量,
但朝他做出下跪姿势的年轻人,
身上又何尝没有橡皮人的基因。
刘庸教你如何靠平常心成功,
但你在欲望社会,
最找不着的就是平常心。
这是情感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你要进行爱的教育,
但最好的止痛药却是抛弃爱,
放手总比珍重简单。
张小贤解剖男人如刨丁解牛,
但女人偷袭男人的结果往往是成为剩余,
注定看着世纪佳缘上市与费城勿扰热播。
彭浩祥进行爱的地下教育,
不时奉劝女孩子以漫天乱箭把这箭男射个稀巴烂。
张亚婷被称为耳光抽醒患者的恐怖医生,
06:00
但她的聪明才智通常用来刻薄一切。
这也是网络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你一旦过于依赖别人的智慧,
自己终会丧失智慧。
当女朋友深夜接前男友电话,
你都要偷偷上网问百度知道怎么办时,
互联网的云智慧最终让你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失。
唐骏学历门应了这句古训,
也应了他先前说的
人一出名最怕被人盯上。
从于秋雨到唐骏,
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一个个老师的倒调。
唐骏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
谁的成功可以复制,
谁配当青年导师,
以及他们应该教导些什么。
再来谈谈谁的成功可以复制。
他们是压力最大的一代,
也是最没方向感的一代。
他们不想工作,
他们拒绝加班,
他们喜欢宠物甚于小孩。
而现实是,
他们又要工作又要加班,
有时还要生孩子。
年纪轻轻背上房贷,
年纪轻轻没了理想。
曾经的飘一代沦为宅男宅女,
这是可悲的。
表面上看,
新生代们要比前辈快乐得多,
但那是虚假繁荣。
无论80后90后,
他们在随心所欲的表象下,
是某种严重的不安全感。
他们被斥为最无责任感,
历史感的一代,
他们是史上包袱最沉重的一代。
请看看这样的事实。
中国飞奔进老龄社会,
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呈现四个老年人,
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
老的仍未老去,
十年后将呈现八四二一结构。
养儿防老成为空话,
调查中,
九成八零后反映无法承担养老职责。
大学生得过且过,
在学校都有很强烈的挫败感,
一出校门,
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所谓理想自然就简化为公务员,
房子,
车子等等。
想当年,
改革之初,
深圳一位母亲对儿子说,
要再不好好学习,
长大了只配做公务员。
三十年后的今天,
相信这位母亲再也不会发出这样的议论了。
09:0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古人的命运方程式是,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
还有六明七相八敬神,
还有呢,
九教贵人十养生。
当下,
九教贵人要比前八个变量重要得多,
或者有一个舍身喂你的老爸也很重要。
正如牛人所言,
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传统社会是所谓先父社会,
一切皆以安排,
一切皆由天定。
现代社会是所谓自治社会,
白手起家打天下。
改革开放三十年,
自治社会又回到了先父社会,
找工作就是比爹。
唐骏说,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事实上,
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
因为成功的社会背景变了,
况且,
我和你也不是一类人。
新生代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不是哪个青年导师能回答得了的,
这是时代的结证,
不是新生代的问题。
最后来谈谈谁配当青年导师。
据王以青年导师们,
做青年导师的前提是言行合一。
孔子门徒三奸足可敌国,
却安于游走步道,
他的青年导师范儿为万事表率。
中国还有王守仁的门徒
鲁迅的门徒,
各有各范儿。
再后来,
即上世纪八十年代,
曾经出现过一波德育导师,
李燕洁,
曲孝,
彭清一,
曾在改革开放前,
严舍口与当地青年辩论过一场,
并引发了所谓舍口风波,
德育导师将淘金者与创业者对立,
认为淘金者为了个人利益,
特居不欢迎,
引发青年反感,
乃至当场反驳。
再后来,
在王朔小说中,
在电影《丸竹》里,
德育老师彻底被解构了,
时代变了,
年轻人只接受编辑部里的故事中知心大姐那样的朋友。
学生们会说,
老师您说的豪气甘云,
让我们热血沸腾,
但一走进社会,
全不是那个意思。
对的,
一入社会就是另一套规则,
无能为力的感受迎面而来,
导师们的话总被雨打风吹去。
严格地说,
失去人格力量的人不堪为老师,
12:01
过往的青年导师,
无不以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为大旗,
今天的青年导师没有伴,
他们只会兜售成功学,
以及显摆殷实的银子,
这便是他们的导师资本了。
直此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下,
青年导师又能向新世代灌输什么?
中国青年需要的青年导师,
其实不过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位朋友,
他不是改变时代气候的人,
但他会告诉你如何适应这个语气,
他不是你的指路人,
但他会告诉你大路边仍有阳长小路可走,
他不是大义的步道者,
但他会告诉你闻所未闻的人生价值,
他教你常识,教你独立,教你反思,
他让你不再随波逐流,
让你学会自我救赎,
找到他的方法和找到自我的方法一模一样。
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成功人生可以复制,
要改变命运只有自己波索。
马克·扎克伯格没有复制比尔盖茨,
没有以谁为榜样,
他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把校园生活翻到网上,
中国青年等羡慕扎克伯格。
这位Facebook的创始人,
凭简单的想法就成功了,
而钱是顺带的结果。
后裕社会中,
儿子尚能教老子新技术新玩法,
老子辈又能教儿子辈什么?
钱规则,厚黑学吗?
若把这个世界搞得这么糟,
环境污染,社会不公,
腐败盛行,
有何脸面教导下一代做起导师呢?
这样的导师不要也罢,
新生代只需要同龄群的共鸣与相互学习。
韩寒说,
方圆几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励志故事,
你只有快快让路,
为年轻人腾地方。
好了,文章就到这里。
其实,文章读到最后,
我也没弄明白,
到底怎么安抚我们这些不安的年轻人。
15:02
或许结论就是,
如果你没有人指得上,
就一切靠自己吧,
还有多和同时代的人合作,
因为我们正在成为时代的脊梁。
这里是阅读FM轻听文字的声音网络广播,
我是一鹏,再会。
16:19

コメント

スクロール